• 交易大厅
  • 公示大厅
  • 服务大厅
  • 品牌资讯
登录
  • 交易大厅
  • 公示大厅
  • 服务大厅
  • 品牌资讯
  • 登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

http://www.sippe.ac.cn/

条件筛选

  • 全部
  • 专利
  • 成果
  • 软著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系由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与原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于1999整合而成。研究所瞄准植物、微生物和昆虫的重要生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前沿,面向我国可持续农业、生态环境、生物能源及生物制造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在水稻高产优质的分子生理与遗传基础、植物逆境生理和抗性改良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的系统生学研及人造生命体系的合成等三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植物、昆虫和微生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功能基因组学、植物和昆虫发育过程的精细调控、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和人工合成、作物抗虫、抗病和抗逆的基因调控、先进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农业分子育种和工业生物技术等应用技术上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使我所在综合实力上进入国际一流研究所的行列。
  •  暂无信息!

  • “解密生命的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行

    2017-07-25

  • 辰山中心重点实验室顺利开展第三期Meto讲坛

    2017-07-25

  • 成果

    “D-氨甲酰水解酶的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可用于工业上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DHPG是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重要中间体,用于制备羟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头孢菌素的侧链。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 D-氨甲酰水解酶的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次获得了一种突变型 D-氨甲酰水解酶,所述的突变型 D-氨甲酰水解酶在保持催化产物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菌体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可溶性表达能力也显著提高。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103271.6;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1-019)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医药、酶制剂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
    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一种酶活性提高的青蒿紫穗槐二烯合酶突变体及其应用”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的基因可用于工业发酵法或酶法生产青蒿酸(工业上半合成法生产青蒿素的前体)。青蒿素是从青蒿 (Artemisia annua) 中分离鉴定的一种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综合疗法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西方国家的确认和推荐。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活性提高的青蒿紫穗槐二烯合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所述的紫穗槐二烯合酶突变体在保持催化产物不变的情况下,酶活性大大高于野生型。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青蒿紫穗槐二烯合酶突变体酶促生产青蒿素的效率高且成本低。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285012.X;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0-110-1)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医药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一种生产高活性和高纯度利福霉素SV的方法”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可用于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高活性和高纯度利福霉素 SV。利福霉素属于安莎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和麻风,对肺炎球菌及其它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也十分有效。其中利福霉素 SV活性较高,并且是工业上半合成法生产利福平(rifampicin)、利福布汀(rifabutin)、利福喷汀(rifapentine)等抗生素的直接前体。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高活性和高纯度利福霉素 SV(rifamyicn SV, Rf_SV)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涉及细胞色素 P450 基因或转酮酶基因或它们所编码的蛋白在用于调控利福霉素 SV 转化为利福霉素 B 中的用途。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失活利福霉素 B (rifamyicn B, Rf_B)生产菌株内参与利福霉素合成途径中 Rf_SV 转化为Rf_B 所需的两个(Rif15 和 Rif16)或者其中一个关键酶,得到高活性和高纯度的利福霉素 SV。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168410.3;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0-055-1)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医药、饲料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绿僵菌破坏素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应用”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可用于发酵法或酶法生产破坏素。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一个破坏素合成基因簇,还公开了对宿主细胞进行改造的方法、提高罗伯特绿僵菌产生破坏素能力的方法、和产生B类破坏素的方法等应用。破坏素是昆虫病原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引起昆虫的细胞毒性,引发昆虫肌肉瘫痪和痉挛,具有杀虫活性,此外,破坏素也具有医药功能,对于癌症、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和乙型肝炎均不同程度的治疗活性。虽然具有杀虫活性的破坏素已于1961年获得鉴定,但负责破坏素合成的基因一直不清楚,全人工化学合成破坏素已经有所报道,但是由于破坏素的结构复杂,人工合成的效率极低,且产率很低。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绿僵菌破坏素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绿僵菌的破坏素合成基因簇(gene cluster),所述基因簇包括dtxS1(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dtxS2(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dtxS3(醛酮还原酶)和dtxS4(谷氨酸脱羧酶)等相关基因。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破坏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应用。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210004127.1;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1-101)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医药、农药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一种新的倍半萜合成酶及其用途”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用于发酵法或酶法生产α-没药醇。α-没药醇是存在于春黄菊花等植物中的一种成份,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的消炎物质,由于其稳定性及很好的皮肤相容性,它很适合于用在化妆品中,不仅具有抗炎性能,还被证明有抑菌活性。目前现有技术中,α-没药醇的生产主要是通过栽培植物提取的手段进行,本发明可取代植物提取法,降低α-没药醇生产成本,并且不受植物来源及生长情况的影响。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倍半萜合成酶及其用途。本发明人分离获得一种新的倍半萜合成酶,所述的倍半萜合成酶可以将法尼基焦磷酸环化产生 α-没药醇。通过结构域置换和点突变实验,本发明人还获得了所述倍半萜合成酶的产物特异性位点。所述的倍半萜合成酶的酶活性良好,可应用于工业生产 α-没药醇。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210025117.6;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1-096)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医药、化妆品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一种提高拜氏梭菌木糖消耗率的方法”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用于发酵法生产丁醇、丙酮和乙醇。优点是可以大幅度提高拜氏梭菌株利用木糖的能力,在无需增加原料供给的情况下将产量提高 20% 以上,明显降低成本。关键技术指标:本发明与我们的“一种提高拜氏梭菌在混糖发酵中阿拉伯糖消耗率的方法”技术联合使用后,发酵液总糖消耗率可基本达到100%,转化率达33%,产生总溶剂浓度达14 g/L。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拜氏梭菌木糖消耗率的方法。通过敲除拜氏梭菌木糖转录调控因子 xylR,敲除拜氏梭菌 araR 和/或增强木糖转运蛋白的活力,使得梭菌能将培养基中更高浓度的木糖和/或阿拉伯糖消耗完,从而能产更高浓度的产物,比如丁醇,丙酮和乙醇。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147888.7;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0-091-1)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生物能源、化工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一种提高丙酮丁醇梭菌在混合糖发酵中糖利用率的方法”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用于发酵法生产丁醇、丙酮和乙醇,可应用于生物能源领域。优点是提高了丙酮丁醇梭菌在混合糖发酵中对木糖和阿拉伯糖的利用率,从而能产更高浓度的产物。关键技术指标:获得了改良的丙酮丁醇梭菌,可以将混糖中不低于15g/L的木糖消耗殆尽。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丙酮丁醇梭菌在混合糖发酵中糖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对丙酮丁醇梭菌进行基因工程化改造,以相对于野生型丙酮丁醇梭菌而言:抑制glcG基因表达、提高木糖转运蛋白的表达或活力、提高木糖异构酶的表达或活力、和/或提高木酮糖激酶的表达或活力;并将所得的基因工程化丙酮丁醇梭菌用于糖发酵中。本发明可使得丙酮丁醇梭菌在混合糖发酵中能利用更多的木糖和阿拉伯糖,产生更高浓度的溶剂产物,大幅提高产品得率,具有极佳的工业应用前景。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210163123.8;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1-010-1)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生物能源、化工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多效调控蛋白CcpA 及其在提升菌株发酵性能中的用途”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可用于产溶剂梭菌的菌种改造。产溶剂梭菌,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木糖、乳糖、阿拉伯糖以及含碳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多种碳源发酵生产丙酮、乙醇以及丁醇等化学品和生物燃料,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本发明通过在产溶剂梭菌中过表达多效调控因子 CcpA,有效提高产溶剂梭菌的生理性能(如发酵性能),促进其产物合成能力。其中,发酵性能指菌株在糖、CO 或 CO2为原料时的产酸、酸回用以及溶剂合成能力;产物合成能力指合成丙酮、乙醇和丁醇等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的能力。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多效调控蛋白 CcpA 及其在提升菌株发酵性能中的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表达载体,用于表达产溶剂梭菌的 CcpA 蛋白,包括所述产溶剂梭菌 CcpA 蛋白的编码序列和与所述编码序列操作性连接的启动子。本发明还包括包含本发明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尤其是产溶剂梭菌。还涉及提高产溶剂梭菌生产丙酮、丁醇和/或乙醇的能力的方法,制备具有提高的糖利用能力和/或酸回用产溶剂能力的产溶剂梭菌的方法,以及 CcpA 蛋白、其编码序列或其表达载体在提升产溶剂梭菌发酵性能尤其是糖利用能力和/或酸回用产溶剂能力中的用途。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008883.X;目前实质审查中,尚未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5-048)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生物燃料、化工、酶制剂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一种提高产溶剂梭菌发酵性能的方法”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工业发酵领域。本发明可用于产溶剂梭菌的菌种改造。产溶剂梭菌,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木糖、乳糖、阿拉伯糖以及含碳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多种碳源发酵生产丙酮、乙醇以及丁醇等化学品和生物燃料,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鉴于生物素对于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性,目前用于产溶剂梭菌培养的合成培养基以及企业采用的工业培养基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生物素或包含生物素成分的天然物质。然而,在培养基中使用生物素或含生物素成分的天然物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发酵成本。本发明通过在产溶剂梭菌中过表达生物素合成相关基因,强化其自身的生物素合成能力而全面提升菌株的发酵性能,且可能消除该梭菌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对外源生物素或含生物素成分物质的依赖,降低发酵培养基的成本,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经济性。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产溶剂梭菌发酵性能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核酸构建物,所述核酸构建物含有编码 SEQ ID NO:1、2、3 和 4 所示氨基酸序列或分别在 SEQ ID NO:1、2、3 和 4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分别保留 SEQ ID NO:1、2、3 和 4 的生物学活性的分别由 SEQ ID NO:1、2、3 和 4 衍生的氨基酸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和任选的与前述多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创造性连接的启动子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产溶剂梭菌、利用该产溶剂梭菌发酵的方法以及提高产溶剂梭菌的生长能力和/或产溶剂能力的方法。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10746470.7;目前实质审查中,尚未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5-043)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生物燃料、化工、酶制剂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 成果

    “通过构建“大小染色体”高效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方法”专利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研究工具)领域。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基因组工程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快速和高效地删减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基因敲除方法,具体涉及大肠杆菌生存必需基因在酵母中的拼接克隆和验证,并将正确拼接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本发明高效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方法具有下列特征: 1)在大肠杆菌生存必需基因的选择上,不仅收集了单基因敲除和基因回补等实验数据,还包含了在生化和代谢途径等生物信息学预测中认为组成一个完整生命体的最小基因集合,因此为目前已知的较为完整的大肠杆菌生存必需基因集合; 2)构建的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载体 pXX11,在酵母和大肠杆菌都能稳定存在,且均为单拷贝。利用该载体可在酵母体内高效拼接和克隆多个 DNA 片段;3)回补了大肠杆菌生存必需基因后,将染色体上对应的大片段区域分成较小区域进行平行敲除,迅速对染色体上可敲除区域进行初步筛查。对于连续的可敲除的较小区域可并在一起进行大片段的一次敲除,提高了敲除速度; 4)对于已回补了生存必需基因,但对应的染色体区域仍不能敲除的,可进一步分小段敲除并定位可能存在的新的生存必需基因或调控元件。本发明选择已经商业化的菌株 MDS42为出发菌株,该菌株敲除了前噬菌体、转座子、插入系列等 DNA 片段,基因组更稳定并减小了 14%。


     二、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构建“大小染色体”高效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方法。此外,利用本发明,在回补了已知生存必需基因而不能敲除基因组中对应的区域时,通过进一步的将该区域细分,可以定位出可能存在的新的生存必需基因或调控元件。


     三、专利状态 

    本技术已递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127727.1;目前已获授权。(持有单位项目编号:SIBS12-109) 


    四、持有单位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五、合作方式 

    转让、许可或合作研发。


     六、拟合作企业类型

     微生物发酵、医药、食品、保健品、工业酶、化工领域的企业。


    七、联系方式 

    任燕,renyan@sibs.ac.cn,021-54924289。

平台交易保障

高校合作平台

线上线下并行

专业经纪人服务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交易流程
  • 交易规则
  • 联系我们
2016 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3842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7267号